2024年4月25日

北京天佑工作室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黴漿菌與陸龜的上呼吸道疾病 | 陆龟医疗

1 min read

20230319_-11

去年(2014 年)12 月 24 日的平安夜,
我因故必須到台北水族街附近辦事,
由於好久沒到水族街走走了,
於是抽空到水族街的一家兩棲爬蟲專門店,
和熟識的店長稍稍閒聊了一下。
我從店長的談話中得知,
台灣這一年來所進口的希臘陸龜(歐洲陸龜)(Testudo graeca),
由於黴漿菌感染的問題,
死傷非常的慘重。
對此我表示很訝異且很難理解,
難道加強隔離和藥物治療也都沒效嗎?
店長則表示該做的都盡全力去做了,
但挽救的成效依舊很有限。
店長的這番話,
激起了我對黴漿菌議題的興趣。
姑且不論去年的希臘陸龜是否真的因黴漿菌感染而死亡,
上次我發布陸龜的鼻水症候群和黴漿菌感染一文,
距今也已經超過了四年,
也該更新一下有關黴漿菌的訊息了,
說不定有最新的陸龜黴漿菌感染的防治之道。

回到家以後經過了一番搜索,
我果然發現了一篇標題很令人振奮的研究文獻:
「黴漿菌與陸龜的上呼吸道疾病~回顧與更新」,
而且資料真的很新,
因為研究的發表日期就是在 2014 年!
這篇研究的主要作者群來自美國佛州大學獸醫學院,
閱讀了這麼久的陸龜研究文獻以來,
美國所發表的陸龜研究是我感覺比較嚴謹的,
例如沙漠陸龜初生幼體和幼體的水平衡一文;
不像許多其他國家的陸龜研究,
常常被我這個業餘的陸龜愛好者遇到研究文章中的疑點或缺失。
更重要的是,
這是一篇評論性文章(review article)。
要寫出一篇評論性文章絕非易事,
作者必須儘可能完整地蒐集有關該主題之所有相關文獻,
經由組織、整合和評估先前出版的文獻,
才能夠分析現有文獻之優點與不足之處,
然後建議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
簡單的來說,
這應是一篇可信度很高且令人期待的一篇最新文獻。

摩洛哥的野生希臘(歐洲)陸龜(Testudo graeca)被人發現有黴漿菌,但並未因此滅絕。

20230319_-14

當我把這整篇評論性文章讀完以後,
不免感到小小的失望。
原本期盼能看到最新的治療方式,
但全文對於陸龜感染黴漿菌的治療著墨很少。
不過作者倒是提到了,
他們見過一些感染黴漿菌後倖存好幾年的人工養殖個體,
隨著時間會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症狀。
由於陸龜透過嗅覺來尋找和選擇食物,
陸龜因感染上呼吸道疾病(URTD)導致鼻腔的組織細胞改變,
其定位食物和進食的能力也可能因此受損。
簡單的說,
陸龜的黴漿菌感染是否能被完全治癒,
恐怕要打上很大的問號。
最令我感到吃驚的是,
美國內華達州針對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呈現陽性反應的陸龜個體,
使用安樂死的方式來處置這些陸龜,
直到 2007 年才終止這樣的作法。
將染有黴漿菌的陸龜處以安樂死的方式,
雖然在作法上肯定極具爭議性,
可這也突顯出對於陸龜黴漿菌感染的束手無策。

撇開人類的這些蠻橫行為不談,
令我眼睛感到一亮的是,
作者提到了很令人振奮的發現:
沙漠陸龜母龜之黴漿菌特定抗體 IgG,
透過產卵的方式傳給下一代,
而且其後代幼體在孵出一年後,
都還能偵測的到抗體。
更重要的是,
源自帶有黴漿菌抗體之陸龜的幼體,
都沒被感染到黴漿菌。
從人類母胎醫學的角度來看,
免疫球蛋白 IgG 抗體主要是在二次免疫反應時所產生的抗體,
也是唯一可以通過胎盤的抗體,
所以新生兒體內含有來自與母親的 IgG 抗體,
這些 IgG 抗體可以在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整前,
協助嬰兒抵抗外來的致病原的侵襲,
但這些抗體會在人類嬰兒出生後的六個月逐漸消失。
如果陸龜和人類一樣,
也透過 IgG 抗體將對抗疾病的方式傳給下一代,
其意義可說是極為重大非凡。

沙漠陸龜(Gophurus agassizii)母龜之黴漿菌特定免疫球蛋白 IgG 抗體,透過產卵的方式傳給下一代。

20230319_-15

至少就美國內華達州過去幾年以安樂死對待感染黴漿菌陸龜的方式,
就真的顯得非常的不恰當,
因為感染黴漿菌的母龜,
很有機會將 IgG 抗體透過產卵的方式傳給下一代,
並且協助幼體渡過第一年的關鍵時期。
生命會自己找出路!
這是電影侏羅紀公園最常被人引用的一句台詞,
自然萬物其實才不需要人類自以為是的介入保育,
人類只要離開遠遠的別來搞破壞就行了。
美國人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將陸龜處以安樂死,
極可能是人類自大無知干預自然法則的又一事證。
而至少對於陸龜愛好者而言,
成體遭受黴漿菌感染或許不必過度傷悲,
因為受感染母龜所產下的幼體,
體內的抗體能維持一年的時間並提供保護,
這也算是一則足以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日後在販售或選購陸龜的時候,
我們要強調的是源自感染黴漿菌母體的後代,
而非完全健康的陸龜母體,
這樣或許反而更有保障。

然而,
正當我對於美國以安樂死處置陸龜的方式嗤之以鼻,
並且浸淫在自己從文章中獲得的重大發現之時,
我心裡卻越來越覺得不太對勁兒:
其他的陸龜研究學者怎麼會都沒發現呢?
而現況果真是感染黴漿菌的陸龜母體之後代較健康嗎?
台灣的希臘(歐洲)陸龜存活率慘不忍睹,
假設黴漿菌所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
莫非這些不中用的個體都是源自健康的母體?
那麼陸龜幼體又是如何大量感染黴漿菌的?
這似乎與目前的現狀不太吻合。
再就本篇評論性文章所引述在 1999 年所發表的資料來看,
沙漠陸龜母龜之黴漿菌特定抗體 IgG,
透過產卵的方式傳給下一代,
而且其後代幼體在孵出一年後,
都還能偵測的到抗體。
源自帶有黴漿菌抗體之陸龜的幼體,
都沒被感染到黴漿菌。
美國內華達州要執行感染黴漿菌之陸龜安樂死之前,
難道會沒看過這 1999 年的資料就草率執行嗎?

源自受黴漿菌感染之沙漠陸龜(Gophurus agassizii)母體的後代幼體,在孵出一年後,都還能偵測的到抗體。

20230319_-13

為了解決心裡的疑惑,
我決定仔細閱讀原始的全文。
這篇引述的文章,
是由美國學者 Schumacher 等人在 1999 年所發表的研究,
他們的研究目的確實是為了探討沙漠陸龜(Gophurus agassizii)幼體之免疫球蛋白,
況且也在「摘要」中表明了幼體沒被黴漿菌感染。
不過我依照慣例忽視摘要的可信度,
仔細閱讀文章的全文,
這才令我感到十分的震驚難過!
作者的實驗成果,
的確證實了沙漠陸龜母龜之黴漿菌特定抗體 IgG,
透過產卵的方式傳給下一代,
而且其後代幼體在孵出一年後,
都還能偵測的到抗體。
然而作者卻在文章的最後講明了,
他們並沒有去調查陸龜幼體所獲得的被動免疫,
是否能保護抵抗上呼吸道疾病(URTD)!
作者引述美國佛州大學 McLaughlin 的博士論文指出:
沙漠陸龜成體再度暴露於黴漿菌時的回憶反應,
並無法產生對上呼吸道疾病免疫的結果!

更令我感到休克的是,
McLaughlin 的博士論文指出:
源自一隻遭黴漿菌感染的沙漠陸龜之幼體們,
在暴露於慢性染病的成體之後,
幼體們也發展出嚴重的上呼吸道疾病,
這顯示被動獲得的抗體肯能並不具保護力!
在許多有黴漿菌所引起的疾病之中,
宿主的免疫反應是使疾病惡化。
更晴天霹靂的是,
Schumacher 整篇研究的最後一句話是:
陸龜對於黴漿菌的體液免疫反應(humeral immune response)之特色,
或許是造成上呼吸道疾病的惡化,
而非保護對抗上呼吸道疾病!
我的天哪!
搞了老半天,
我換來了一場空歡喜真傷心!
這也再度讓我見識到了陸龜研究的不夠嚴謹!
如果我看到了論文摘要就直接採信,
如果我看到了評論性文章就直接採信,
那麼肯定遭到嚴重的誤導!

陸龜透過嗅覺來尋找和選擇食物,感染上呼吸道疾病導致鼻腔的組織細胞改變,定位食物和進食的能力因此受損。

20230319_-12

今天的這個場景,
令我想起了之前寫過的文章。
豹龜在野外和人工環境的成長比較一文中,
我抨擊了瑞士的學者,
為何要在摘要之處提醒這些有悖於研究成果的說詞?
是要告訴讀者們研究很不可信嗎?
也還好我看研究文獻從來不輕信摘要內所寫的論點,
否則將和一般大眾一樣,
勢必受到嚴重的誤導。
而在加拉帕戈斯象龜在野生和人工環境的成長比較一文中,
瑞士研究學者推測快速生長可能導致性早熟和短壽,
然而我在查閱了所引述的原始文獻卻發現,
完全未提到生長快速會導致短壽一事。
我原本以為摘要與內文不符,
或者張冠李戴的引述方式,
不會於發生在研究態度較為嚴謹的美國學者身上。
尤其是評論性文章(review article)往往因已包含大量對過去文獻的匯整與評析,
對於希望快速獲得扼要總結、或正在摸索研究方向的人士而言特別有幫助,
因此可說有讀一篇就能抵多篇的效果,
而文章的可信度通常是不會受到質疑的。

原本很興奮找到一篇有關陸龜感染黴漿菌的評論性文章的,
想不到繞了一大圈回到了原點,
也就是說,
陸龜感染黴漿菌的防治仍未有更重大的突破。
無論如何,
這又再度告訴我們一件事:
在人類身上的研究發現,
絕對不可順理成章的套用至陸龜身上!
人類對於陸龜的生理和疾病研究,
仍舊在啟蒙的階段,
我們始終熱切期盼,
研究學著們能發表更多的成果,
至於研究成果是否經得起靠驗,
那就要交給時間來證明了。

參考文獻:
Jacobson, E.R. et al (2014). Mycoplasmosisandupperrespiratorytractdiseaseoftortoises: Areviewandupdate. TheVeterinaryJournal(201): 257–264.

About The Author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 2021040747 -1 by 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