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龟理所当然的展开了积极的文献资料汇整,
同时也和台湾两位国际级的缅甸星龟专家持续进行热络的讨论:
其中一位是具有十年的缅甸星龟饲养经验,
并且在 2000 年便已经成功繁殖的刘医师,
刘医师几年前自架的缅甸星龟网站可说中外驰名,
不论德国或美国的陆龟专家,
都曾经引用过他的缅星饲养繁殖经验,
只可惜他的网站目前已经结束撤掉了。
另一位专家则是来自台湾的最大乌龟养殖户,
曾在国际的陆龟期刊上发表过数篇相关研究,
对各种陆龟的养殖研究资料和经验累积自然不在话下,
更重要的是,
他们的缅甸星龟繁殖经验和成就,
对于缅甸星龟的后续保育和品种延续,
受到世界相关单位很大的重视和肯定。
刘医师所提供自己制作的缅甸星龟(Geochelone platynota)背甲纹路分类法。
论及了市场上针对缅甸星龟的三个背甲纹路表现型:
粗纹型(fan-shaped)(或译"扇背型")、中间型(normal-shaped)和细纹型(narrow striped)。
上述的中文分类翻译乃是直接沿袭刘医师的称呼,
毕竟他是台湾的缅甸星龟繁殖始祖。
刘医师根据自己的繁殖经验推测,
粗纹型应是属于隐性遗传。
因为他所饲养的粗纹型母龟和细纹型公龟交配之后,
生下的子代个体表现型均为为细纹型的仔龟。
而刘医师也表示,
粗纹型的缅甸星龟本身就不怎么好养,
与细纹型杂交的后代也同样不容易饲养,
可能和基因的问题有关。
更重要的是,
刘医师的观察发现,
粗纹型的缅甸星龟在市场上非常的难得一见。
缅甸某繁殖中心的某一批超过 50 只缅甸星龟(Geochelone platynota)幼龟,大都是细纹型(narrow striped)的个体。
与 2007 年 Esser 等人所发布的年度报告是一致的。
根据该报告内容指出,
马来西亚在过去二十年来有很多中间型的缅星在市场上销售,
而过去两年来仅有共近 20 只的细纹型和粗纹型缅星出现在市场上。
这样的报告与刘医师对台湾市场的观察相当一致,
毕竟台湾和马来西亚的缅甸星龟进口,
可说同样都是透过泰国引入的。
特别是对我这个初次饲养者来说,
厘清品系以便针对需求来调整饲养环境,
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特别是台湾的秋冬即将到来,
我该如何让小缅星过冬,
也会因品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毕竟缅星可算是目前市场上最昂贵的陆龟之一,
凡事还是详加求证比较安心。
繁殖中心里三只从野外捕捉到的缅甸星龟(Geochelone platynota)成龟,野生缅甸星龟也会发生隆背(pyramiding)。
认为缅甸星龟的背甲纹路只区分成两型:
也就是只有粗纹型和细纹型。
这么一来我可就头痛了,
因为我始终感觉自己的小缅星并不是细纹型的,
而刘医师见过照片后也抱持同样的看法。
那么非细纹型的就会被归类入粗纹型的吗?
目前并不清楚粗纹和细纹这两型,
是否来自同一产地,
或者为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目前的推测是,
粗纹型的缅星主要来自缅甸西南方靠近泰国的地区,
也就是气候较温暖且温和的区域。
可是台湾和马来西亚的陆龟市场,
却很难得见到粗纹型的踪影。
嗨!答对了吗?我真的就是一只缅甸星龟(Geochelone platynota)喔。
粗纹型和细纹型的缅甸星龟,
在生活习性上是著截然不同的。
由户外豢养的观察发现,
粗纹型的缅星整天都很活泼,
成龟整天都可看到交尾和繁殖的行为。
而细纹型的缅甸星龟,
则仅会在清晨稍微活跃,
然后会休息至黄昏时再度显得活跃。
两位作者的结论是,
细纹型和中间型的缅甸星龟,
是非常健壮的陆龟,
况且行为和马达加斯加的辐射龟(Astrochelys radiata)更类似而非印度星龟(Geochelone elegans)。
我可说稍微松了一口气。
因为作者提到了中间型(intermediate),
也就是说,
德国和美国的专家共同认为,
中间型和细纹型同样的健壮好养,
这样的经验和刘医师的说法是相当吻合的。
看来我的小缅星属于中间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而非饲养难度很高的粗纹型或扇背型。
中间型(normal-shaped)和细纹型(narrow striped)的缅甸星龟(Geochelone platynota)混杂在缅甸的一个繁殖中心里。
缅甸星龟原栖地的年均雨量介于 500-1000 mm 之间,
气温则介于夏天最高温 43 ℃ 至冬天最低温 4 ℃ 之间。
而从一些文献来看,
缅甸星龟似乎比印度星龟(Geochelone elegans)不怕冷,
况且我在与奥地利的乌龟专家 Peter Praschag 博士会谈一文中也提到了,
缅甸星龟在 12 ℃ 时还会爬来爬去的。
不过刘医师的经验却指出,
缅甸星龟对于 15 ℃ 以下的耐受力不佳,
此时会出现禁食和精神委顿的现象,
特别是粗纹型的缅星。
尤其母龟此时又是产卵期,
寒冷而没法下蛋对母龟非常的伤。
我向一位今年才前往缅甸原产地的老友请教当地的资讯。
这位认识超过 20 年的老友于是约我去他那里看龟并赏图。
没想到我才踏进他的龟园,
就被一只缅甸星龟不断地追逐攻击,
我既好笑又无奈地问老友:
“这只缅星是把我当敌人?还是食物?”
老友笑答:
“他是把你当成食物啦!”
于是乎我真的停了下来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没想到这只缅甸星龟果真不断地啃咬我的鞋子!
而且差一点就咬中了脚趾头!
这...没搞错吧...!
陆龟把人类当成食物来攻击?
或者它其实想吃的是鞋子?
在缅甸星龟(Geochelone platynota)锲而不舍的追逐之后,我决定停下来让它咬到我。
两人一起端详了许多从缅甸拍摄回来的第一手照片。
看完以后我们有个共同的感觉:
缅甸星龟的背甲纹路,
会随着体型和年龄的增长而变宽。
也就是说幼龟的纹路会比较窄细,
而成龟的纹路会变得较粗宽。
当然也有些成龟的纹路保持相当的窄细。
这到底是中间型的成长特色呢?
或者是专家们在认定不同型时,
忽略了个体大小和年龄所造成的差异?
我又再度陷入了一团疑云之中。
我于是向台湾最大的乌龟养殖户进行了求证,
发现也大都以中间型的缅甸星龟为主,
虽然也参杂着细纹型以及很可能是粗纹型的个体,
但依旧无法获得很清晰的结论。
由于我的小缅甸星龟很爱吃蚯蚓,
再加上自己被缅星当成食物追猎的经验,
当然也要顺便请教了台湾最大乌龟养殖户的经验。
得到的回答竟是:
陆龟本来就会吃肉,
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况且根据他们的经验,
缅甸星龟的嗜肉性比印度星龟更高。
不过他们不喂陆龟吃蚯蚓而只给乳鼠,
因为担心蚯蚓体内寄生虫所可能引发的问题。
别猜错喔!我既不是安哥洛卡陆龟(Astrochelys yniphora)也不是辐射龟(Astrochelys radiata)啦,我只是一只很老的缅甸星龟(Geochelone platynota)啦。
所得到的答复是:
从前是每个月喂一两次,
但两年前 Peter Praschag 来台湾之后,
认为不需要给缅甸星龟吃肉,
所以后来就没再喂了,
但辐射龟则还持续在喂乳鼠。
而且台湾最大的陆龟养殖户就和我一样,
很纳闷的向 Peter Praschag 提出了相同的问题:
为何陆龟爱吃肉却又不给?
这位来自奥地利专家的答复和我先前得到的非常类似:
就像人类爱吃糖果,
可是吃多了却不好。
好吧~
至少 Peter Praschag 并没禁止陆龟吃肉啦。
原本好奇想要厘清自己的小缅星,
到底是粗纹型或中间型的,
以便抓准如何帮小陆龟过冬的大方向。
没想到却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讯息,
也对缅甸星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再次感谢刘医师、二十年老友和台湾最大乌龟养殖户所提供各种丰富讯息,
尤其是刘医师和老友授予自己珍藏的图片在本网站刊登的使用权利。
粗纹型(fan-shaped)的缅甸星龟(Geochelone platynota)可说是陆龟世界里珍品中的珍品。很可惜根据刘医师表示,由于饲养相当困难,台湾目前的无粗纹型缅甸星龟应是所剩无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