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养区的围墙不应该让陆龟觉得是一种阻碍,
而是一种活动范围的保护。
笔直的城墙对陆龟而言会感到很困惑。
乌龟会针对这种裸露、笔直且不间断的围墙来回奔走,
也会想穿越甚至爬越此一障碍物。
一旦乌龟决定了前往某个特定的方向,
它们便不知障碍为何物。
它们会直线前进,
而且会持续不断的爬越所有的东西。
当我们把围墙的建造改以岩石、树干、小土墩、凹洞以及适合的植栽阻挡,
甚至将围墙建造成弯曲的型状,
这些都不会被乌龟认为是囚禁的围墙,
而是在绝大部分的时间中,
视之为生活空间的一部分。
当然了还有一个附带的效果,
一个居家花园的界线是如此的有曲线,
感觉上也比四方形的隔离箱更迷人。
基于储存热能的角度,
岩石或水泥墙可算是做好的建材。
岩石不一定要砌成墙壁,
而是可以彼此相邻堆放即可。
可是我认为,
豢养区的设置并非短时间而已,
而是要让乌龟在里面度过一生,
也就是要使用个好几十年。
围墙的高度是乌龟的品种而定,
大约介于 30 至 40 公分之间。
至于围墙在地底下的部分,
如果真的需要的话也不必太宽,
例如使用木板即可。
主要是用在小型的豢养区或者挖掘行为很强烈的乌龟上。
另一方面来说,
一个结构完整且范围够大的豢养区,
是没有任何欧系陆龟能够由围墙的底下穿越的。
只要不一直出现某种变动和改造,
陆龟很快的就会把豢养区当成自己的活动范围也觉得很自在。
对于和陆龟息息相关的活动空间之改造,
往往会造成紧迫,
况且仿佛就像要远离陆龟自己祖传的活动范围似的。
一座墙壁或围墙的一部分可作为挡风的用途,
并且搭配岩石和砂石的底床,
可以在豢养区内保持热度较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