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腿象龟有社会行为吗?

2023-03-19 170 0

红腿象龟有社会行为吗?

大部分的的动物认知研究,
都把实验和观察对象集中于哺乳动物和鸟类,
对于爬虫类的研究可说少之又少,
就在 2010 年的三月底,
一群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学者,
发表了一篇相当受到瞩目的研究,
其标题是:
一种无社会习性爬虫(红腿象龟)的社会学习 Social learning in a non-social reptile(Geochelone carbonaria)

这群女科学家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爬虫类、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羊膜始祖演化而来的,
因此彼此间可能分享着行为上或外观上的共同特点。
可是这个共同的始祖是生活在两亿八千万年前,
所以不同的特点和能力也可能已经有所发展。
虽然动物认知发展的研究非常的重要,
可是针对爬虫类学习能力的调查却非常的少。
在仅有的少数针对爬虫研究中,
爬虫认知技巧的被发现证据很少。
然而有很多这一类的研究,
是在不合适的环境中进行的,
例如热带乌龟用低温的环境来进行实验。
由于爬虫是冷血动物,
想要进行实验,
就要提供爬虫类似于原生态的环境温度。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
真正的认知能力才得以测试出来。

动物向同种的其他份子学习,
这种动作是有适应性的。
群聚生活的动物,
例如哺乳类、鸟类、鱼类和昆虫,
能够透过观察其他成员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式,
学会如何解决来某一些问题。
然而至今从来就没有任何研究,
针对爬虫的社会学习行为进行过研究。
可是此一特性的演化来源,
也就是透过观察来学习的能力,
是否还存在着?
如果提供了洽当的环境,
红腿象龟(Geochelone carnonaria)是不是能表现出某种社会学习的证据呢?

通常我们都以为,
生活在社会群体内的动物,
才会促进社会学习的行为。
这样的看法产生了一种假设,
即社会学习行为乃是源起于社会生活。
可是要测试这个假设的研究,
遇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干扰因子:
有些物种的学习能力就是比较好。
对于社会任务表现较好的物种,
在执行非社会任务时也会表现比较佳。维也纳的研究学者认为,
他们找到了能凸显这个问题的方式。
研究人员採用了无社会习性的爬虫~红腿象龟,
用以探讨陆龟是否能从观察其他同伴行为的方式,
来完成某项的任务。
假如社会学习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那麽红腿象龟就无法透过观察的方式,
成功的学习同伴的行为。
可是如果社会的学习能力,
仅是和一般的学习能力有关,
那麽任何有学习能力的动物,
也都能运用社会信号,
就如同能运用任何的环境信号一样。红腿象龟基本上是个独行侠,
分布的区域在中美和南美洲的热带森林。
红腿象龟并不会生活于固定的群体之中,
父母亲也不会照顾下一代。
也就是说,
红腿象龟终其一生都过这独居的生活,
在偶尔的日子裡遇到了同种的伙伴,
彼此打量了一番,
如果是异性的伙伴,
就进行求偶然后生些蛋。
如果是同性的伙伴,
那就各走各的。
红腿象龟可说是没有社会生活的。

在这个研究中,
八隻红腿象龟被放养在一起达两个月的时间,
同种伙伴间有相当多的接触时间。
这显然并不会因此导致适应社会活动的发展。
虽然红腿象龟都生活在一起,
却都未曾见过其他伙伴被抓去做任何的实验任务。
为了进行这次的实验,
红腿象龟被分成了两组,
而且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分布都是一样的。

这次实验的目的,
是要陆龟去吃到食物,
不过这些食物是放在一个V字型的围篱后方,
将红腿象龟和食物加以隔离开来。
第一组(非观察组)的陆龟要自己试着找出吃到食物的方法;
第二组(观察组)的陆龟则先看着一隻受过训练的陆龟,
绕过围篱去吃到时候,
然后才轮到自己上场试试看。

这个任务会很难吗?
基本上陆龟的谋略能力并不好,
在这个实验中,
陆龟为了要吃到食物,
要先渐渐增加与食物之间的距离,
然后才从角落绕回来,
并缩短自己和食物之间的距离。
对于一个没有能力计画未来的陆龟来说,
增加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一件事。

首先登场的是四隻非观察组的陆龟。
这四隻被用来测试,
是不是能够自己走去吃到食物。
每一隻陆龟每天都测试一次,
实验进行至第十二天为止。
结果如何呢?
没有半隻红腿象龟成功的吃到食物。
所有的陆龟都很急着冲向围篱,
也就是在视觉上看得到食物,
但是没有任何一隻曾经试图绕道而行。
有些陆龟试着要强行跨过围篱,
但大多数是选择放弃,
并且睡觉去了。

在非观察组中,
有一隻叫做 Wilhelmina  的红腿象龟,
后来被煞费苦心的训练,
学会了从围篱的右侧绕道,
并且去吃到了食物。
Wilhelmina  总过经过了 150 次的尝试,
才达成了可靠的表现。

现在轮到观察组上场了。
每一隻观察组中的陆龟,
都放在一个笼子内,
观看 Wilhelmina 是怎麽去吃到食物的。
随后 Wilhelmina 被人移走了,
食物重新填满,
而且地上的木屑全部重新换新,
以免其他的陆龟去追踪 Wilhelmina 的气味。
然后观察组的陆龟从笼子裡放了出来,
让牠们自己去吃食物。

观察组所有的四隻陆龟,
都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
陆龟吃到食物的总成功次数为 29 次,
个别介于 2 次到 12 次之间。
比较令人感到有趣的是,
从围篱右侧绕行成功的有 21 次,
而从围篱左侧绕行成功的有 8 次。
除了一隻陆龟以外,
其他的三隻陆龟之第一次成功,
都是由围篱右侧绕行吃到食物的。
由统计学来计算,
这样的情形并不是用机率可以解释的。本研究最值得重视的地方,
就是发现原本在野外没有社会习性的红腿象龟,
竟然能够运用社会讯息来处理问题。
观察组陆龟有时候是绕过围篱的左边来抵达目的,
意味着红腿象龟能透过观察 Wilhelmina 的行为的方式,
学会了更进一层的问题解决方式。
其中有一隻观察组的红腿象龟,
完全是从左边绕过抵达目的,
另外有两隻则是左右边都有,
不过以右边为主,
完全只从右边抵达目的的,
只有一隻红腿象龟。 这篇可说是第一篇证实无社会性爬虫也有社会学习的行为的论文,
而且提供了很确切的证据,
说明社会生活并非社会学习的先决条件,
而一般的学习能力才更可能与社会学习有关。
观察组的陆龟也可能只把 Wilhelmina 当成环境中,
各种讯息来源之一而已。
下一步该做的实验,
或许应要观察陆龟是否也能从其他动物或物体上学习。
例如红腿象龟看到的,
是一隻狗如何解决问题,
那是否陆龟也能从狗身上学到技巧?
如果红腿象龟也能从狗身上学到这些技巧,
那就根本不能称为社会学习了,
而只能称作周遭环境的资讯来源。
但如果红腿象龟只能从同种的伙伴学习,
或者学习的速度更快且效果更好,
那麽红腿陆龟就真的有社会学习的能力了。

另一个令人关切的议题是,
红腿象龟在野外是否真的无社会习性?
红腿象龟的生态观察,
大都集中在热带雨林区,
此处的红腿象龟生长在饮食丰富的区域,
不太需要相互学习生存的技巧,
因此很容易导出红腿象龟无社会习性的观察结论。
根据德国前爬虫协会会长 Vinke 在 2003 年的报告,
发现在阿根廷半乾燥气候区的红腿象龟,
有所谓的辨认仪式和沟通仪式。
这些红腿象龟住在相同的洞穴内,
为了能够在半乾燥气候中存活,
红腿象龟的幼龟不但向自己的父母亲学习,
也向其他的红腿象龟学习,
如何在乾季中找到水分丰富的仙人掌来吃,
作者很惊异的发现陆龟的社会行为。
这不禁令人怀疑,
许多野外研究认为陆龟无社会习性的研究,
是否会因调查范围太小或时间太短,
导致资料的蒐集不全,
甚至做出错误的结论。

无论如何,
红腿象龟的社会学习行为,
经由奥地利的研究证实,
的确是存在的。

翻译:北京天佑 16KM.NET
编辑:北京天佑 reptilezoo.cn
日期:2024年3月16日

©2008 北京天佑爬虫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章

NUANCE树蛙粮使用说明
世界所有龟类图集
如何选灯(1):影响 UVI 的设计因素;UVB 测试卡的普遍问题
欧系陆龟在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上):大地回春
欧系陆龟在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下):酷暑与冬眠
苏卡达象龟幼体只用加热垫不用烤灯的实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