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by Eberling
翻譯:Erich Sia
翻譯:Erich Sia
我記得很清楚,
在 Viktor Mislin 的「麒麟陸龜的飼養」一文當中,
最後面提到了:
「我希望將來有一天也有機會繁殖出這隻漂亮的陸龜」。
在 Viktor Mislin 的「麒麟陸龜的飼養」一文當中,
最後面提到了:
「我希望將來有一天也有機會繁殖出這隻漂亮的陸龜」。
有時候願望達成的速度比我們預期的來得快很多!
凹甲陸龜屬(Manouria)(包括麒麟陸龜和靴腳陸龜)並不會挖洞穴來產卵,
而是蒐集周遭的合適材質,
例如泥土、樹枝、樹皮和葉片...等,
築出一個小丘並且把卵埋在裡面。
在 2007 年六月的時候,
有一隻麒麟陸龜母龜就是出現了這種築丘的行為,
經過了 71 天以後第一卵破開了!
有一隻麒麟陸龜母龜就是出現了這種築丘的行為,
經過了 71 天以後第一卵破開了!
這是一隻麒麟陸龜的仔龜,
而且一隻接著一隻,
總共九隻,
而且都存活至今!
本報導是瑞士國內的第一個麒麟陸龜繁殖成功案例,
據推測也是歐洲境內的第一個私人飼養繁殖成功。
對於陸龜的飼養和繁殖成功而言,
並不僅是餵食和照顧而已,
對於不同品種烏龜的研究也是必須的。
一切是由基本設備(金屬鹵素燈和超音波造霧機)的籌備開始的。
而且要做好準備,
要花好多的時間對烏龜進行觀察、照顧、餵食和研究。
Mislin 夫婦倆人過去幾十年來,
利用閒暇的時間孜孜不倦的投入陸龜的專研,
也協助很多飼主改善陸龜飼養的條件。
我真的感到很高興,
他們的努力有了很美好的回報!
在 2007 年 6 月 20 日的時候,
第一隻母麒麟陸龜產下了 11 顆卵。
第二隻母龜接著再 6 月 24 日產下了 18 顆卵,
但是有三顆在產卵過程中破裂了。
第三隻麒麟陸龜雖然很努力的進行了築丘的行動,
可不知何種原因,
這隻母龜從 2007 年 8 月 14 日至 9 月 5 日的期間內,
在飼養箱內到處生蛋,
總共生下了 12 顆的卵。
第一隻母麒麟陸龜產下了 11 顆卵。
第二隻母龜接著再 6 月 24 日產下了 18 顆卵,
但是有三顆在產卵過程中破裂了。
第三隻麒麟陸龜雖然很努力的進行了築丘的行動,
可不知何種原因,
這隻母龜從 2007 年 8 月 14 日至 9 月 5 日的期間內,
在飼養箱內到處生蛋,
總共生下了 12 顆的卵。
這三窩的卵是放在三個孵卵器內進行孵化的,
平均的濕度介於 80-90%,
孵化的溫度則有所不同:
孵卵器一:白天 12 個小時維持 28.2 度,晚上 12 個小時維持 26.2 度;
孵卵器二:全程維持 28 度;
孵卵器三:全程維持 29 度。
所有三個孵卵器都成功的孵出了仔龜!
仔龜是在 71 至 74 日後孵出的。
從卵殼裂開至完全孵出需要兩天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卵黃囊則完全被吸收了。
仔龜的重量介於 21.3 至 25.8 公克之間。
第二個孵卵器的 15 顆卵,
則是每天孵出一隻仔龜來。
我衷心祝福他們!
仔龜的體色是很均勻的褐色的,
背甲具有鋸齒狀的邊緣,
而且顏色呈現淡黃色。
頭部的四大片鱗甲是黃色的,
其餘的部位則是褐色的。
背甲的鱗片上則有最初的紋路出現。
背甲具有鋸齒狀的邊緣,
而且顏色呈現淡黃色。
頭部的四大片鱗甲是黃色的,
其餘的部位則是褐色的。
背甲的鱗片上則有最初的紋路出現。
在仔龜完全吸收卵黃囊以後,
就放置在合適的飼養箱內,
裡面的基本設備包括 70W HQI、超音波造霧機、紫外線燈管 ReptiSun 30W 和各種躲藏地點。
就放置在合適的飼養箱內,
裡面的基本設備包括 70W HQI、超音波造霧機、紫外線燈管 ReptiSun 30W 和各種躲藏地點。
食材方面包括了菇類、黃瓜和蘿蔔。
也提供了綠色的青草,
不過仔龜並未當成食物來吃。
在此我要感謝 Viktor Mislin 給我這個機會來進行報導。
也希望他們夫婦倆能更加的成功!
也希望他們夫婦倆能更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