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系统介绍弗格森区的应用。本系列共5期,首期将介绍弗格森区的定义和用法,以及常见灯具概况。这些通识性内容方便你理解后4期的内容;从第二期开始,我们每期将介绍一个弗格森分区的代表物种以及布光方案。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为什么要了解弗格森区?
爬行类的的紫外线需求和其外出规律息息相关。那么,爬行类的外出规律有几种?晨昏、夜行、日行?但是,它们真的会遵守这些规律吗?很显然,如果你接触爬行类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能找到反例:
本该“夜行”的玉米蛇和猪鼻蛇,有时在白天也很活跃;本该“日行”的眼镜蛇,在半夜也会外出活动;圈养下的豹纹守宫,有时候还不等天黑就开始外出活动;很多本该“夜行”的树蛙,在圈养下白天也会出来晒太阳…
既然这么多反例,那过去我们曾信奉的“按日/夜行+雨林/荒漠”来配备灯具的经验,还可靠吗?
可以参考,但不够科学
在过去,我们对两栖爬行类的行为模式认知是非常片面的。那时在野外,研究人员很难24小时监测它们的活动,因此,很多对两爬活动规律的了解——只是推测的。后来随着圈养条件的提升和夜视监控的普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两爬的活动模式是模糊的,也就是不再存在严格的“日/夜行”界限:“夜行的”偶尔也会在白天出来,“日行的”有时候会避开太阳。
伴随着这些观察经验,科学家又做了大量仔细的实地调研后发现:原来两爬在野外的活动模式,确实比过去认知得要复杂。它们会根据体型、季节、温度、紫外线强度和湿度随时调整出没时间和日晒时长。有些物种甚至不需要走出去,光靠环境反射到洞口的紫外线就够了
在高紫外线地区,洞口的UVI都有可能超过0.3
一旦作为根基的“活动规律”变了,那过去的经验就不再准确了。同时,这些研究也解决了过去的问题:过去曾发现,很多守宫的天然食谱里维D含量明明是不足的,但它们在野外为什么不缺钙?原来它们可能依靠晨昏的微弱紫外线来合成维D;有的蜥蜴抓回来半年都不提供紫外线,为什么它们没死?原来爬行类在野外接受了充足的紫外线后,体内储存了能维持几个月的骨化二醇/三醇….
为了在新时代更科学地饲养两栖爬行类,两爬学家们开发了一套新的标准,来为两爬提供合适的紫外线辐射——这就是弗格森区。
弗格森区分为4大区,每个大区之间还有过渡区。该标准既考虑到了物种可能主动选择暴露的紫外线指数,又结合了11种微栖地环境来配置灯具摆放。这就比过去“日/夜行+雨林/荒漠”的粗野配灯法更加细致科学。
弗格森区的相关术语
UVI:紫外线指数(Ultra-violet Index)是一种国际衡量标准,是项统计紫外线辐射的综合数值。UVI是将UVC、UVB、UVA三段紫外线加权后计算出的结果。其检测的波段和计算方式,与脊椎动物合成维生素D高度相关。又因为在计算中UVC所占权重极大,因此,UVI不仅可以反映紫外线指数,当数值异常高时,可能意味着光线中含有UVC
弗格森1区:晨昏型&喜阴型。UVI日均 0-0.7,UVI最大值 0.6-1.4
弗格森2区:偶晒型&遮阴型。UVI日均 0.7-1.0,UVI最大值 1.1-3.0
弗格森3区:日晒型。UVI日均 1.0-2.6,UVI最大值 2.9-7.4
弗格森4区:烈日型。UVI日均 2.6-3.5,UVI最大值 4.5-9.5
栖息地类型:
A.地下;B.落叶中;C.森林地面地表上;D.岩石,裂缝或地洞中;
E.叶片和灌木丛中;F.草原或热带稀树草原;G.半树栖;
H.树栖;I.岸边或湿地;J.水生
开灯时长/光周期(在人工饲养环境下):
(原产于)热带:全年每天12小时;
(原产于)亚热带:夏季每天13小时,冬季每天11小时;
(原产于)温带: 夏季每天14小时,冬季每天10小时
维生素D:
用于钙吸收的重要元素。原维生素D、前维生素D、维生素D、骨化二醇、骨化三醇的相关知识均可以在上期文章中找到
UVB节能灯:
最常见的灯具之一。特征为螺旋造型,或者直筒造型。
特点是能提供大量UVB辐射且十分省电。有助于动物合成维生素D。缺点是通常亮度较低,且辐射区呈锥状,不适合用于中大型物种。同时,市场上存在辐射强度过高的劣质产品,请谨慎使用
UVA灯:
最常见的灯具之一。特征为圆型/平头灯泡,灯泡表面是透明或磨砂玻璃
特点是可以提供UVA来帮助蜥蜴/龟类/鸟类进行视觉着色、辅助LED灯具呈现正确的显色、穿透表皮对动物进行加热灯。功率从30W-100W不等。可以用来创建热岛/晒点
T5/T8灯管:
主要用来提供紫外线UVB。其特点是辐射区均匀,可以提供一个覆盖面积很广、强度均匀的辐射区。但由于功率普遍较小,因此辐射距离较短。即便是最高输出的灯,在1米开外,UVI都会降至1.0以下。弱势是亮度和显色性。因此该灯具用于弗格森2区以上物种时,只适合作为辅助提供UVB辐射区的灯具
混光灯(太阳灯):
造型是圆形的“大头灯泡”。从技术角度讲,太阳灯是白炽灯与汞灯的混合物,因此叫做“混光灯”。它具备两者的优点:发热量大+紫外线辐射强+辐射距离远。但是其亮度和光效并不接近“太阳”。因此该灯适合用于给高紫外线需求物种(弗格森2-4区)创建热岛,模拟正午强紫外线的情况
汞蒸气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等):
在北美、亚洲陆族市场不算常见。特点是可以发射大量紫外线、可见光甚至是部分红外光。使用寿命很长,且价格较低,因此在欧洲市场是主要的紫外线灯具之一。
金属卤化物灯(金卤灯):
金卤灯是由高压汞灯基础上添加各种金属卤化物制成的灯。凭借其优秀的光效和亮度,目前在国内多用于园艺。通过添加荧光粉,也可以发射UVB/UVA;使用寿命长达5000-20000小时,显色性极佳且性能稳定。是综合了上述各种气体放电灯优点的集大成之作。
目前主要在欧洲作为两爬照明灯——这也是目前最优秀的照明灯种类。同时,它的功率可以很大,在大型环境可以选配400W的高功率灯泡来创建超远、超大面积的辐射区和热区。但缺点也是功率较大导致的发热量大。金卤灯一般都在70W以上,环境较小的情况下很难应用
UVB LED 灯:
近年来的陆族市场的新宠。优点有很多:非常节能、发热量小、体积小、亮度高、模块化程度高 等等… 但LED本身不具备发射紫外线的能力,发出紫外线的是安装在一起的小号UVA/UVB灯珠。但正是因为体积太小,其耐用程度仍有待加强。
另外,有些厂商的UVB灯珠发射的波段过短/过窄,因此存在维生素D过量的风险;同时,LED的白光是针对人眼调试成的白光,并非真正的白光,因此需要借助UVA才能使灯光正确显色。该类型灯具尚年轻,仍有优化空间
通用注意事项
了解了这些灯具的用途后,在后续的文章里大家就可以根据不同物种需求来设计搭配方案了
除此之外,创建紫外线辐射区时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为了提高容错率,所有环境都应该具备“紫外线梯度”。也就是环境布置允许紫外线在水平、垂直空间都具备从高到无的过渡区间。这样动物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辐射区。而非被困在高亮、高辐射区受煎熬
2. 对于弗格森1-2区的物种(大部分蛇/部分蜥蜴/部分水龟),应该提供大量的遮蔽区域。以免造成紫外线过强或过热
3. 面对白化个体或者低色素个体时,需适当降低紫外线辐射量和环境亮度,并提供更多遮蔽区域使其有充分机会躲避日晒。因为缺乏黑色素的保护,它们对可见光和紫外线非常民冠,因此患眼部疾病和皮肤癌的风险也更大。由此导致的维生素D合成不足,可以靠口服方式来补充
4. 一些物种在成长过程中栖息环境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会导致其接受的紫外线强度可能发生重大改变。最知名的就是科莫多巨蜥。幼体科莫多巨蜥是树栖物种,而成年后才会转为地栖。两种栖息地紫外线强度差异非常大。因此,在布置灯具前,最好要仔细了解该物种的栖息方式,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以上便是两爬光照的通识内容,下一期,我们将介绍弗格森1区的常见物种以及灯具配置法。你一定不要错过!
翻译:北京天佑 16KM.NET
编辑:北京天佑 reptilezoo.cn
日期:2024年3月16日
©2008 北京天佑爬虫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