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和環境對赫曼陸龜隆背的影響 | 赫曼陆龟

2023-03-19 96 0

食材對於陸龜極為重要,
可說是無庸置疑的,
不論是養龜老手或專家們,
莫不推崇以天然的野草和野菜來餵食陸龜,
因為相較於人類所吃的蔬菜,
野草和野菜含有較少的蛋白質,
但有較豐富的鈣質和纖維質,
對於陸龜的健康有著莫大的助益。
特別是對於隆背而言,
雖然我們在陸龜隆背之探討一文中提到過,
許多陸龜飼主們發現,
縱使採用了最嚴格的蛋白質限制,
陸龜後來還是發生了隆背的現象。
而美國南加州的 Tom 在蘇卡達象龜和豹龜幼體的飼育指南(2013 年版)一文中,
也提到了造成陸龜隆背的原因有很多,
他能夠針對每個原因都舉出許多個例子來加以駁斥,
例如缺乏紫外線、缺乏鈣質、蛋白質過多、食物過多、食材錯誤、生長快速、溫度錯誤、飼養槽過小、經驗不足、養在室內等等,
這些沒有任何一個是造成隆背的原因!
儘管如此,
許多陸龜飼主依舊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希望看到更多的證據。

本次要探討的研究,
正好提供了我們更多食物對於陸龜隆背影響程度的更多新事證。
這是義大利獸醫師 Gramanzini 等人在 2013 年所發表的一篇研究,
他們透過實際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來探討食物對於陸龜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的影響。
義大利學者這次進行實驗的對象,
是 26 隻剛孵化不到一個月的健康赫曼陸龜(Testudo hermanni),
這些赫曼陸龜初生幼體被分成了三組:
第一組的 9 隻和第二組的 10 隻是飼養在 79x59x16.8 公分的塑膠飼養槽內,
並提供人工的紫外線螢光燈管(Repti Glo 10.0, 24-W)和紅外線燈泡(Heat Glo 75-W),
日間平均溫度維持在 22±1 ℃ 而夜間平均溫度維持在 19±1 ℃,
烤燈下的溫度不超過 37 ℃ 且濕度介於 65% 至 75% 之間;
第三組的 7 隻則是飼養在半自然有陽光照射的飼養區。
在歷經十個月後的飼養和成長以後,
再把這三組的赫曼陸龜拿來做比較,
其中也包含了許多陸龜飼主們最在意的隆背測量。

人工紫外線螢光燈管和紅外線燈泡在使用了 10 個月以後的衰退數據。

除了環境以外,
比較引人注意的是食材的部分。
第一組和第三組的赫曼陸龜初生幼體,
吃的是天然生長的植物以模擬自然的環境,
第一組陸龜所吃的食材是每日從戶外飼養區新鮮採集的,
而第三組陸龜則是放養在戶外飼養區內隨意吃草,
也就是說,
第一組和第三組陸龜所吃的食材是一樣的。
這兩組陸龜所吃的天然食物如下:
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三葉草(Trifolium spp.)、錦葵(Malva spp.)、長葉車前草(Plantago lanceolata)、酢醬草(Oxalis spp.)和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第二組陸龜所吃的食材則是從市場買回來的蔬菜:
其中菊苣(Cichorium intybus)占了 50%、紫菊苣(Cichorium intybus var foliosum)占了 35%、萵苣菜(Cichorium endivia var crispum)占了 7.5% 和茅菜(Cichorium endivia var latifolium)占了 7.5%。
這三組陸龜都沒添加礦物質補充品,
且食物和飲水都隨便陸龜享用個夠。

在經過了十個月的實驗以後,
義大利的學者首先發現了紫外線螢光燈管和紅外線燈炮都發生了衰退的現象。
對於有使用人工紫外線和烤燈光源的龜友而言,
這個數據可以參考當作是否要更換的依據。
不過,
我們更關心的是赫曼陸龜初生幼體的成長變化。
在三組陸龜的平均體重方面,
在研究之初彼此間並無差別;
但在研究結束的時候,
最重的是第二組的 65.4±30.0 公克,
其次是第一組的 51.1±22.9 公克,
最輕的是第三組的 35.7±7.1 公克,
第二組和第三組之間呈現了統計上的明顯差異。
也就是說,
放養在戶外的陸龜生長速度是最緩慢的一組。
這很可能是因為飼養在戶外的第三組,
在歷經十個月的研究期間,
有五個多月(十月中旬至翌年的三月中旬)其實是在冬眠的狀態,
而在室內飼養的兩組則無進入冬眠。

如果環境不適當,餵食純天然食材的赫曼陸龜照樣會發生隆背。

就背甲的骨密度而言,
第一組陸龜的背甲骨密度 0.05±0.03 g/cm2‧m、第二組是 0.09±0.15 g/cm2‧m,
比較耐人尋味的是,
第三組陸龜的背甲骨密度無法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測得。
但作者表示第一組和第三組之間以及第二組和第三組之間的背甲骨密度,
呈現了明顯的差異。
雖然背甲的骨密度呈現不同組別間的明顯差異,
但在中軸與附肢骨骼(Axial and appendicular skeleton)、脊椎骨(vertebrae)和骨盆(pelvis)的骨質密度,
在三組之間並沒有差異,
介於最低 0.05±0.01 g/cm2‧m 至最高 0.10±0.06 g/cm2‧m 之間。
對於這樣的結果,
參與本次研究的義大利獸醫師學者們直言:
人類食用的蔬菜比起天然的陸龜食材,
雖然含有較低的鈣質,
但赫曼陸龜的骨密度並未出現彼此間的差異,
因此認為在人工環境的飼養下,
只要提供適當的光熱環境和以植物為飲食的條件下,
鈣質補充顯然是不必要的!

至於大部分陸龜飼主最關心的隆背部分:
在第一組中的的九隻全部發生了隆背,
在第二組中的十隻有兩隻發生了隆背,
在第三組中的七隻則全都沒發生隆背。
這個結果可就有趣了!
第一組和第三組的陸龜吃的是完全一樣的食物,
而且是義大利原產地的天然食材,
竟然發生了一組全部隆背而另一組完全不隆背的結果。
反觀第二組陸龜,
餵食的是許多外國陸龜專家們告誡不宜的人類蔬菜,
卻只有兩隻發生隆背,
至於所佔的比例高不高,
可就見仁見智了。
若比較各組之間發生隆背的頻率,
也兩兩之間呈現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不論如何,
對於堅稱陸龜必須餵食野草和野菜並且避免人類食用蔬菜的說法,
從這次的研究看來,
可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很多有關陸龜的病理生理過程至今仍未明,許多訊息通常是來自其他物種的推斷。

隨著越來越多真正針對陸龜的研究發表,
我們漸漸的釐清了許多傳說與事實。
至少就陸龜隆背的角度來看,
又多了一篇不支持食材錯誤和鈣質缺乏會導致隆背的研究,
至今唯一被證實能夠減緩或預防陸龜隆背的因子,
就是在 2003 年由奧地利學者所發表的研究,
況且十年已經過去了,
至今尚未有更新的研究能推翻其成果。
誠如義大利獸醫師學者群在本研究中所指出的:
有許許多多對於爬蟲飼主的建議,
都是缺乏科學數據的「趣聞(anecdotal information)」,
陸龜幼體在不適當的飲食或不適當的飼養下,
常常會導致礦物質的缺乏,
然而相關的病理生理過程至今仍未明,
況且許多訊息通常都是來自其他物種的「推斷(extrapolate)」。

這樣的看法,
與我在先前的許多文章中一再強調的:
不可任意套用哺乳動物的知識至陸龜身上,
真是不謀而合!


參考文獻:
Gramanzini, M. et al.(2013): Assessment of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for use in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dietar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n Hermann’s tortoises (Testudo hermanni).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74(6):918–924.

相关文章

那些UVB灯上的参数都是什么行业黑话?
关于爬行类的光照,可不只有UVB(上)
两栖爬行类与紫外线终章【伍·弗格森4区】
两栖爬行类与紫外线【肆·弗格森3区】
两栖爬行类与紫外线【叁·弗格森2区】
两栖爬行类与弗格森区【壹·基础通识篇】

发布评论